近期热映的电影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中有一段情节:陈塘关总兵李靖给了申公豹一份药材代购清单,包括三七、蒲黄、茜草、冰片、血竭、红花、当归、苏木、马钱子等。专家表示,这些中药大都可以治疗跌打损伤,具有化瘀、补血等疗效,其中几味药还适用于日常保健。
三七
三七又名“田七”“金不换”,自古至今被誉为“伤科圣药”。《本草求真》中记载,“凡金刃刀剪所伤,及跌扑杖疮血出不止,嚼烂涂之,或为末掺,其血即止。”
北京中医医院药学部专家介绍,三七味甘、微苦,性温,归肝、胃经,具有化瘀止血、活血定痛的功效,主治各种出血证,瘀血肿痛、跌打损伤等。
三七内外皆可服用,内服时煎汤、研末或入丸、散;外用时磨汁涂或研末调敷。范峥表示,电影中所说的田七粉是用三七主根制成的粉,用于小面积外伤出血。若炮制为熟三七,除化瘀外,还有补血养血的功效。
蒲黄
蒲黄是香蒲的干燥花粉,味甘,性平,归肝、心、脾经,有止血、化瘀、利尿的功效。《神农本草经》记载,蒲黄“主心腹膀胱寒热,利小便,止血,消瘀血。久服轻身益气力。”与茜草配伍使用,既能凉血,又能化瘀,止血而不瘀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蒲黄有扩张血管、降血压血脂、抗凝血、止血、抗炎、利尿等作用,可治疗冠心病、心绞痛、高脂血症等疾病。
血竭
血竭是一种树脂分泌物,主要产自东南亚,属舶来品。血竭味甘、咸,性平,归肝经,具有活血定痛、化瘀止血、敛疮生肌的功效,主治跌打损伤,瘀滞心腹疼痛,外伤出血,疮疡不敛。
茜草
茜草味苦,性寒,归肝经,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,茜草能“通经脉,治骨节风痛,活血行血”,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、风湿痹痛等。茜草与蒲黄、血竭均有消除局部肿痛和淤青作用,搭配三七使用时,止血止痛效果更佳。
冰片
冰片也是一味常见的伤科外用药,味辛、苦,性微寒,归心、脾、肺经,能抗细菌、真菌,抗炎镇痛,主治闭证神昏,目赤肿痛,喉痹口疮,疮疡肿痛,疮溃不敛,水火烫伤。中医认为“不通则痛”。范峥介绍,冰片性凉、开窍醒神,因此有助清热消肿、止痒止痛,大部分外用药方都离不开冰片。红花
红花味辛,性温,归心、肝经,具有活血通经,祛瘀止痛的功效。主治血滞经闭、痛经,胸痹心痛,血瘀腹痛,胁痛,跌打损伤等。红花是治跌打损伤、瘀滞肿痛之要药,常配木香、苏木、乳香等药用;或制为红花油、红花酊涂擦。
苏木
苏木是一味活血化瘀药,味甘、咸、辛,性平,归心、肝经,能活血化瘀、舒筋活络,主治跌打损伤、骨折筋伤、瘀滞肿痛等。范峥表示,苏木与红花同属止痛佳药,两药共同熬煮汤药,能加强彼此药效,活血通经、消瘀止痛效果更好。
当归
当归是血家圣药,也是妇科第一妙药,许多经典药方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。当归味甘、辛,性温,归肝、心、脾经,有活血补血之效,能调经止痛、润肠通便。当归含有丰富的挥发油、维生素和矿物质,因此部分人群服用后可能出现大便溏稀的情况,属正常现象。
马钱子
马钱子是一味拔毒消肿敛疮药,味苦,性寒,归肝、脾经,能够疏通经络、散结、消肿、止痛,主治跌打损伤、骨折肿痛等,是伤科疗伤止痛的佳品。
专家提醒,马钱子具有强烈毒性,其中含有番木鳖碱,5-10毫克即可使成人中毒,30毫克可致死亡。马钱子在药方中的安全剂量非常小,过量使用可能出现头晕、嘴麻、全身肌肉抽搐等症状,切忌自行购买使用。
专家介绍,在这些药材中,有不少属于药食同源,可用于日常保健。比如三七,可将三七研磨成粉,每日以温水冲服(空腹更佳),适合气滞血瘀者;或在炖鸡汤、排骨汤中加3-5克三七粉,可增强免疫力。当归具有补血活血、调经止痛的功效,可用3克当归片加3颗红枣煮水,适合血虚面色苍白者;也可用当归炖鸡汤,半只鸡加10克当归片和15克黄芪,可实现气血双补。
红花除了可泡水服用,也常见于泡脚包中,常与艾草、益母草、老姜、陈皮、桂枝等药材一起,在泡脚时起到缓解疲劳、暖身温阳的作用。红花也有药食同源之用,在熬煮鸡汤时搭配无花果、红枣等食材,有活血祛瘀的效果,但一定要控制用量,建议在3克左右即可。
专家提醒,上述中药多数有活血化瘀之功效,因此孕产妇均需慎用。像苏木常用于骨伤科,内科鲜用;蒲黄、茜草、马钱子等药材在日常生活中也较为少见,如若摔伤需要中医中药治疗,还是要找专业医生开方,不可自行使用。来源:人民日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