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山459个村的村名由来(连载五)

大房山印象

版名:副刊•文艺
  琉璃河镇
  10.鲍庄村《天净沙·一米沙土》明代鲍氏村初卢沟肆虐进出河水往来几度一米沙土为生计耕耘锄
  明代成村。因姓得名。村址海拔33米,处永定河西岸平原,耕地地表有厚一米余的沙土。
  11.窑上村
  《天净沙·移民声怨》
  明代成村河边
  乾隆筑窑烧砖
  分水金门闸建
  移民声怨
  村窑上起炊烟
  清代成村。乾隆年间修金门闸时于该地建五座窑烧砖,迁民供役,后成村落,因称窑上。
  12.祖村
  《天净沙·邻里和睦》
  元前安家驻足
  繁衍生息祈福
  因姓得名称祖
  邻里和睦
  八百年守如初
  元以前成村。因姓得名。先祖从何处迁此定居,无考。
  13.北章村
  《天净沙·两村南北》
  明村章姓民随
  发展分家为谁
  东临碧波圣水
  两村南北
  南章隐北章存
  明已成村。原名章村,因姓得名,后发展为南、北章村,而南章村一名消失,独存北章村。东临大石河(琉璃河),先祖从何处迁此定居,无考。圣水为大石河古称。
  14.兴礼村
  《天净沙·美哉兴礼》
  元前成村生息
  民风和睦相依
  倡兴礼仪仁义
  美哉兴礼
  居洼地人朴实
  元以前成村。取倡兴礼仪之意命名。村民先祖从何处迁此定居,无考。因地处洼地,人称兴礼洼。
  15.庄头村
  《天净沙·风雨相守》
  皇家圈地粮收委派主管庄头村名至今依旧风雨相守明朝启走春秋
  明代成村。因皇家曾于此设立农田,主管庄田者称庄头,故得村名。
  16.立教村
  《天净沙·易名立教》
  安家早于元朝
  村名安古逍遥
  天主建堂水涝
  易名立教
  战洪灾民勤劳
  元以前成村。村中有寺名安古寺,曾得名安古寺,后在村中建天主教堂,村名改为立教。历史上永定河、大石河常年决口、决堤,水患不断。
  17.洄城村
  《天净沙·灰洄何对》
  元代村名是非
  一说造桥存灰
  二说圣水绕洄
  灰洄何对
  七百年为了谁
  元代成村。一说原名灰城,因建琉璃河大石桥时于此存石灰而得名,后改今称。一说因大石河(琉璃河)回绕其北、西、南三面,因称洄城。该村属琉璃河商周遗址一部分,尚未发掘。
  18.辛庄村
  《天净沙·易辛民允》
  清代移居生存
  因与鲍庄近邻
  借名加新相认
  易辛民允
  辛立庄辛庄村
  清代成村。因与鲍庄近在咫尺,初名新鲍庄,是由鲍庄村民移居成村,后改名辛立庄,后复更名为辛庄村。
  19.赵营村
  《天净沙·村名未变》
  清代赵姓村安
  浑河决口毁淹
  汪郭落户家建
  村名未变
  赵营村渡难关
  清代成村。因姓得名赵家营,后永定河决口将赵家营冲没,灾后又有汪、郭二姓人家复于此安家落户,村名不改,后称赵营。浑河为永定河旧称。
  20.韩营村
  《天净沙·氵纍水西岸》
  明代成村河边
  疑为巡河营安
  房涿交界两县
  氵纍水西岸
  金门闸韩窑间
  明代成村。因姓得村名。金门闸位于琉璃河镇窑上村与韩营村之间的永定河右岸,与河北涿州交界,现由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管理。永定河清朝前称氵纍水。
  21.大陶村
  《天净沙·乡愁久远》
  唐代因姓家安
  繁衍扩大农田
  村落两分离散
  乡愁久远
  大小陶南北牵
  唐代成村。称陶村,因姓得名。原与小陶村为一村,统称陶村,后因村落扩大不集中而分为南北二村,遂有大、小陶村之名。
  22.小陶村
  《天净沙·乡愁久远》
  唐代因姓家安
  繁衍扩大农田
  村落两分离散
  乡愁久远
  大小陶南北牵
  唐代成村。称陶村,因姓得名。原与大陶村为一村,统称陶村,后因村落扩大不集中而分为南北二村,遂有大、小陶村之名。
  23.官庄村
  《天净沙·鸡鸣三县》
  明代成村因官
  衙门持有庄田
  交通便利往返
  鸡鸣三县
  交界处远房山
  明代成村。因曾为官府庄田,故名官庄。处于房山、大兴、河北涿州交界处,交通便利。
  24.任营村
  《天净沙·任氏商定》
  营者历代屯兵
  清朝民聚村成
  庄前茅草旺盛
  任氏商定
  茅草营改任营
  清代成村。初名茅草营,因地多生茅草而得名,后因村民多任姓,改名。
  25.肖场村
  《天净沙·家园重建》
  清代乾隆年间
  任营遭水冲淹
  肖姓地主场院
  家园重建
  得村名肖场搬
  清代成村。原为肖姓地主的场院,乾隆年间永定河决口冲淹任营后,有任营村民迁此新建家园,村以该地旧称而命名为肖场。26.万里村《天净沙·谐音万里》明代氵纍水东堤河曲环抱相宜人称小村湾里谐音万里乾隆年易名时
  明代成村。因永定河原来流经村西,且形成一段弯曲河道,将村包围,故该村原名“湾里”,清乾隆年间谐音改今名。万里村历史以来以打机井、桥桩及楼基闻名全国。永定河清朝前称氵纍水。
  27.路村
  《天净沙·一路民聚》
  元前成村开犁
  润土海拔最低
  百年梆子响誉
  一路民聚
  临界碑省市依
  元以前成村。因姓得名。先祖从何处迁此定居,无考。路村地处平原,村址海拔24.8米,是房山区地势最低点,土壤为潮土。路村河北梆子剧团已有百年历史。
  28.务滋村
  《天净沙·原作务子》
  元前成村河依
  航运往来谁知
  码头商贾酒肆
  原作务子
  清之后易务滋
  元以前成村。原作务子村,清以后演变为务滋。因地近小清河,历史上小清河曾有航运之利,于此设码头,酒务、河务兴盛而得名。该村是北京南郊著名的梨果之乡。
  29.薛庄村
  《天净沙·高跷声震》
  明前何年成村
  坊间众说纷纭
  薜姓庄名公认
  高跷声震
  庆丰收贺新春
  明以前成村。因姓得名。此村高跷会至今盛行。村处平原,村址海拔27米,是低洼区。土壤为潮土。
  30.石村
  《天净沙·石村林茂》
  明代成村县郊
  因姓得名操劳
  先祖何迁无考
  石村林茂
  平原上润土潮
  明代成村。因姓得名。先祖从何处迁此定居,无考。村处平原,村址海拔30米。村落呈三角形。土壤为潮土。耕地面积1382亩,林地面积500亩,果园面积380亩。